跳至主要內容

文章


  1. 陸懋德:〈由甲骨文考見商代之文化〉,《清華大學學報(自然科學版)》1927年第2期。
  2. 董作賓:〈「獲白麟」解〉,載李濟總編輯:《安陽發掘報告(第二期)》,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,1930年,第287-335頁。
  3. 傅斯年:〈新獲卜辭寫本後記跋〉,載李濟總編輯:《安陽發掘報告(第二期)》,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,1930年,第349-386頁。
  4. 董作賓:〈甲骨文研究之擴大〉,載李濟總編輯:《安陽發掘報告(第二期)》,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,1930年,第411-421頁。
  5. 董作賓:〈大龜四版考釋〉,載李濟總編輯:《安陽發掘報告(第三期)》,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,1931年,第423-441頁。
  6. 秉志:〈河南安陽之龜殼〉,載李濟總編輯:《安陽發掘報告(第三期)》,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,1931年,第443-446頁。
  7. 董作賓:〈卜辭中所見之殷曆〉,載李濟總編輯:《安陽發掘報告(第三期)》,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,1931年,第481-522頁。
  8. 董作賓:〈帚矛說(骨臼刻辭的研究)〉,載李濟總編輯:《安陽發掘報告(第四期)》,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,1933年,第635-676頁。
  9. 董作賓:〈釋「馭贗」〉,載李濟總編輯:《安陽發掘報告(第四期)》,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,1933年,第697-703頁。
  10. 董作賓:〈釋後岡出土的一片卜辭〉,載李濟總編輯:《安陽發掘報告(第四期)》,中央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,1933年,第705-708頁。